海洋,为人类提供了无垠的探险空间和无限的遐想空间。从海洋中寻找新的药物,被认为是新世纪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新希望。逐梦蔚蓝,向海问药,厦门蓝湾科技雄心壮阔,步履不停。
“三喜临门”奏响蓝色乐章
2021年,蓝湾科技完成100吨级蓝湾氨糖智能化生产线。
2022年5月29日,蓝湾工业园4号厂房传来机器低浅轰鸣的声音,衬托出偌大洁净的GMP标准生产车间的静谧——蓝湾科技一条全密闭的100吨级智能化壳寡糖原料生产线,通过技术人员点摁电子屏,正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标志着厦门蓝湾科技至此成为我国可同时生产高纯度的氨糖、壳聚糖和壳寡糖原料与制剂的海洋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也标志着在海洋多糖原料研发生产领域,蓝湾科技向海洋生物科技进军的目标实现了又一个“里程碑”。
目前,从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也传来喜讯——蓝湾氨糖作为我国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标准样品已经进入公示阶段。
(2014年7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蓝湾科技实现从虾蟹壳中提取高纯度“关节润滑剂”的技术突破。)
(2023年4月19日,央视9套大型纪录片《蔚蓝之境》第九集《向海而兴》报道蓝湾高纯氨糖技术成果,这是蓝湾氨糖第6次登上央视。)
(蓝湾海洋多糖产业园)
(蓝湾产业园:全球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生产基地、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骨营养与骨健康示范基地)
三喜临门!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蔚蓝道路”,蓝湾再一次谱写出一曲自立自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蓝色乐章,为中国海洋多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抢位国际新赛道再次提供“蓝湾方案”,奉献“蓝湾力量”。
创新源于关键技术与人才
当前,新药研发迫切需要开辟新资源。而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生物量约占地球生物总量的87%,已知的海洋生物超过25万种,且众多生物生活在低温、无光照等环境中,产生了结构与活性独特的天然产物,远比陆地上动植物活性要高,研发海洋药物潜力巨大。近年来,蓝湾以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技术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发展,以壳寡糖、壳寡糖益生菌等为产业链延展,不断加快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的研发,一系列成果正在次第推出。
蓝湾向海问药,我们总会说起这样一个故事。
2005年,为将国家海洋三所的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技术成果产业化,林秀芬毅然“下海”创办了厦门蓝湾科技。林秀芬看到海洋三所纯度大于99%的硫酸氨糖技术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国内空白的优势,认为这一成果理应成为国家海洋生物创新药物,更好地造福人类亿万骨关节炎患者。
正当林秀芬踌躇满志向创新药进发时,发现困难重重,其间要投入的“天量”资金、时间成本也极其巨大,这作为初创的民营企业根本无法承受,于是决定先从食品、保健食品做起。
(2021年蓝湾新增氨糖原料全密闭智能化生产线。)
高纯硫酸氨糖以“健字号”走出实验室,实现规模化的工厂生产后,广受市场青睐,深得消费者好评,更是引发科技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2009年之后更是掀起了氨糖解决关节疾病方案的研发热潮。技术、人才和资源,林秀芬像总调度师一样,为高纯氨糖成果产业化事业而四处求贤纳才,为蓝湾科技逐步进军“蔚蓝之境”积累雄厚的储备力量。
蓝湾的柔性创新发展模式
(国家海洋三所高纯氨糖研发组长易瑞灶教授(左二),美国斯坦福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傅磊(右二)与蓝湾科研人员探讨技术难题。)
为了让高纯硫酸氨糖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林秀芬把科学家、工程师与生产一线的工人进行高效组合,对高纯硫酸氨糖生产工艺、流程、制备设备等不断展开非标准化改造。“那时候,设计修改的图纸堆起来有成人高。”林秀芬董事长介绍说,经过1000多个昼夜不息的克难攻坚,历经三年之久,终于在2008年实现蓝湾高纯硫酸氨糖的批量化生产。从初期自行设计、制造的非标分离提取膜技术装备、柱层析设备和快速批量干燥设备,企业创造性地解决了海洋生物多糖快速批量干燥的世界性难题。林秀芬感动地说,“从过去实验室一个月生产不到1公斤,到最终实现批量化、规模化生产,我们的专家及技术人员付出太多太多。”
“厦门蓝湾科技攻破了氨糖高纯度的行业技术难题。”2020年4月22日央视9套大型纪录片《海上福建》报道说。2021年10月28日,《中国商报》在《厦门:澎湃海洋经济发展“芯”动能》一文中说:“蓝湾高纯氨糖将中国氨糖技术带到了世界前沿,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改写了近200年来海洋生物多糖由欧美日主导的历史。”
(2020年4月22日,央视9套大型纪录片《海上福建》报道:蓝湾科技攻破了氨糖高纯度的行业技术难题。)
(2021年10月28日《中国商报》报道:“蓝湾高纯氨糖将中国氨糖技术带到了世界前沿,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改写了近200年来海洋生物多糖由欧美日主导的历史。”)
林秀芬说:“创新是蓝湾成功的法宝,我们将继续以自创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深耕海洋多糖领域,向药品提升。静下心来做好海洋生物产业,看看蓝湾能否将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提高到新的阶段,新的海洋生物原研药能否在蓝湾实现。”
构建蓝湾海洋生物大健康体系
向海问药,不仅仅是一种市场行为,更是中国海洋生物科技的伟大“事业”。近年来,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已成为我国重点培育的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为746亿元,较2018年增长43.7%。截止目前,蓝湾科技已成为全球能同时生产三大高纯度海洋多糖——氨糖、壳聚糖和壳寡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其中高活性壳寡糖,融汇了海洋三所的化学法、北京大学留日博士翟茂林教授的物理法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教授的酶解法,并进行创新。这一创新研发生产的壳寡糖,在满足“含量≥80%”、“分子量322-1610”两项国家标准基础上,成功实现“脱乙酰度≥94%”高技术指标。成为高脱乙酰度、高生物活性、高吸收利用率的高品质壳寡糖,被誉为“超国标的三好生”,处于“引领行业前沿”地位。蓝湾壳寡糖经严格的功能试验,成为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具有增强免疫力,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鉴于此,我国海洋生物高科技成果在保肝护肝领域再添一位“新成员”。
(2020年4月27日《厦视新闻》报道蓝湾壳寡糖。)
向海问药,做10个海洋高附加值原料;引领全球,做海洋生物多糖的领航者。这是蓝湾的规划和使命,也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蓝湾科技是体育总局的战略合作伙伴,蓝湾氨糖服务女排,为女排征战保驾护航超过十年,2014年起连续入选《体育总局运动队集中采购营养食品目录》。女排与蓝湾的不解情缘,也让蓝湾对女排精神感受尤深。
经过15年的研发深耕和市场磨炼,蓝湾向海洋生物制药吹响了产业“集结号”:2021年6月,历经两年全体研发、工程技术和生产人员的不懈努力,一条国内外少有的全密闭智能化硫酸氨基葡萄糖原料生产线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后,蓝湾科技成功获得药品原料的生产许可。这标志着蓝湾科技由保健食品氨糖向药品氨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原研创新药蓝湾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原料的研发申报正在进行中,预计不久即可面世。
十八年来,蓝湾科技以怀纳时代的大格局、站位国际的大视野、砥砺奋进的昂扬精神,专心致志做好海洋生物多糖产业,实现从单糖、寡糖到聚糖完整的海洋生物多糖产业链。目前,已经成熟的有3个原料8个大健康产品,即将面市的新原料有2个品类单品,更多的原料研发成果也在接续规划中。
蓝湾科技立志努力做深做透海洋生物产业的应用领域,绘就鲜活的“蔚蓝之境”成果转化画卷,奏响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蓝色乐章。例如,蓝湾科技正快马加鞭,将壳寡糖广泛运用于食品、农业、工业、医药等多领域,实现更大的多元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已经研制成功的硒化卡拉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去硫化的纯品海洋有机硒,即将制成健康产品上市;与厦门大学合作攻关的磷脂酰丝氨酸项目,是从深海鱼中开发出的健脑益智的升级“黄金版”原料及产品,力争在海洋脂类物质上有创新突破。
向海问药,逐梦“蔚蓝之境”,蓝湾举旗定向,站位高远,充分发挥“中国队”“生力军”作用,立柱架梁,扬帆奋楫。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